财政预算公开,包括“三公”消费俨然已是共识,当务之急是在中央统一要求下,解决观望和应付的态度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会议强调,应当清醒地看到,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公开还不够细化,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必须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一直以来,关于财政预算公开,特别是“三公消费”公开的民意呼声很高,中央高层也有共识。此次常务会议,无疑是财政预算公开加速的一个契机。自上而下的行政要求,有助于此项工作实现局面的根本改变。财务公开的意义自不用说,既为公共财政,就应当公开透明,虽然这只是一种常识性的回归,相比于不公开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不但规定了公开什么、怎么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等技术性问题,还规定了公开的主体,那就是中央部门先行,地方政府跟进的“全面化”。
俗话说,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摸着石头过河也好,一步到位也罢,首先你得有所行动。只有先解决了“要公开”的问题,才能谈“如何公开”和“公开什么”的问题,然后才有“公开得怎么样”的结果。并据此作为有效的评价和科学的分析,从而查找不足,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事实证明,态度问题恰是当前财政预算公开的最大难题。从目前看,中央机关除科技部已公开了“三公消费”外,其他部委都没有公开;而各地各部门财政预算已经公开的,也多有应付之意,失之简单粗糙。与此同时,被网友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的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2010年公示了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地记录了每分钱公务花费,而且就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悉数公布。
在下有“白庙乡经验”,上有“科技部样本”的情况下,财政预算公开、“三公消费”公开其实不应成为难题。所以,当务之急是在中央统一要求下,解决观望和应付的态度问题,接下来,才有高质量的“公开”。而如何解决观望和应付,有关专家说得好,“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建议在修订预算法时增加相应条款,不公开‘三公’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