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税改事项看,已形成较高程度共识和有望较快推进的,是“结构性减税”概念下带有长效机制意义的重头戏“营改增”。2012年上海拉开这个改革的序幕以后,推进中听到的疑虑和不满之声已越来越低。上年第四季度,已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计划单列市跟进,今年又听到有约十个省级区域跟进。相信跟进的区域会根据上海等地的经验,更平滑地处理一些具体事项。如果我国“十二五”期间这个改革全面铺开了,其鼓励企业做专业化细分、促使升级换代的效应,会进一步配合我们现在具有全局意义的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因为“营改增”后,在竞争中企业会进一步放开手脚、发挥潜力做专业化细分,实际上是使提供出来的服务的性价比得到改善,如假定其他条件都不变而性价比提升,那么社会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会跟着上升,提振消费的作用就随之而来,同时又回应了现在值得我们特别看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后,不管是经济高涨期还是低迷期都要鼓励扩大内需的国策。
税改的其他选项上显然还有难题。如果说“营改增”的改革可望走得比较顺利,另外两个改革大项,我看难度就明显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