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认真落实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市委“改革攻坚年”部署要求,扎实开展财税金融领域改革攻坚行动,积极推动财税体制基础性改革。
立足专项资金整合,在产业、环保、教育、科技等领域推行“大专项+任务清单”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市级预算改革优化整合教育资金的实施意见》《市级财政科技创新资金整合实施办法》《在环保领域推行“大专项+任务清单”机制实施方案》,统筹整合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以资金整合带动政策集成,以流程再造提高管理效能,有效破解结构固化、投向分散、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集中财力支持产业、环保、教育、科技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会同市工信局研究鼓励智能化技术改造具体激励措施,制定印发《关于开展临沂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2020-2022年)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临沂市市级智能化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政策性贴息、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政府引导基金支持等方式,加大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
立足深化股权投资,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项资金,探索“拨改投”方式。制定出台《临沂市市级财政产业发展资金实施股权投资改革的意见》,将财政用于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准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可实施经营性投资的资金,安排一定比例通过投资入股、阶段性持股、适时退出方式实施股权投资。已委托专业机构就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对临工智科开展尽职调查,并按照不高于注册资本25%的比例入股临工智科3500万元,原则上5-8年逐步退出股权。11月10日,临工智科增资协议已完成签约。
立足基金管理体制,落实政府引导基金政策措施,推进“基金+项目”模式。可以先设基金、后引项目,也可先引项目、后设基金。积极争取省级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推动各级基金形成组合优势,推动基金与项目精准对接。修订完善《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基金管理办法》和基金管理绩效评价、风险补偿等配套文件,采取“基金+项目”模式,由市、县(区)级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项目基金,支持省、市确定的“双招双引”重大产业项目、“十优”产业项目建设。项目基金模式变“先设基金,后找项目”为“先找项目,后设基金”,加快基金投资进度,投资周期至少缩短6个月。截至目前,新设立合作基金1支、规模5亿元;项目基金10支、规模25.8亿元。已完成5个项目投资,投资额14.92亿元。
立足普惠金融服务,打造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市财政积极推动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沂蒙高地”,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分险作用,通过设立扶贫小额信贷贴息、涉农企业挂牌上市融资补贴、直接债务融资引导奖励、济临扶贫协作专项基金等财政政策,有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化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题。构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广鲁担惠农贷,探索设立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增信、分险、赋能”作用,为涉农企业提供低费率融资增信服务。印发《关于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2019年,市财政牵头推动兰陵县、沂水县成功申报省级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县,为每个县争取专项补贴资金的同时,争取到一系列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在农村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嵌入金融服务,为我市争取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加码助力。2020年9月,我市成功获批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