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沂南县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不断探索支持途径,构建更加完善的财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展现沂南特色,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破冰,探索实施财政金融政策融合
2020年7月,山东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财金融合支持相关振兴相关政策覆盖范围的通知》,将沂南县农商银行纳入金融政策支持范围。沂南县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出台了《沂南县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意见》以及《沂南农商银行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使用暂行办法》《沂南县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部门职责分工方案》3个配套文件,充分释放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活力,打造具有沂南特色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设立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涉农贷款贴息、涉农贷款风险补偿、贷款增量奖补等。截至2020年11月底,沂南县农商行各项贷款114.4亿元,较年初增加15.5亿元,增幅15.6%,比去年同期增加6.5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92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80.4%,较年初增加12.4亿元,增幅15.6%。
筑基,营造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氛围
一是打造综合信用信息平台。整合信息资源,打造财政、税务、农业农村、公安、人社、市场监督、行政审批等信息共享共用的综合信用信息平台,为县农商银行在农村地区发放贷款提供信息参考。分产业、分园区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银企座谈和对接活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融资业务。二是推进乡村振兴信贷服务队伍建设。引导沂南县农商银行深化自身改革和自我提升,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能。强化学习教育,狠抓作风建设,促进党员干部进一步严明纪律、转变作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脚踏实地地干好服务“三农”的本职工作。目前,服务一线信贷人员已经超过150人,超过了全体员工总数的30%。三是开展乡村信用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乡镇(街道办事处)评定工作,通过采取“集中评定、批量获客、整体授信”的方式,加强信息共享,持续扩大信用评定和授信覆盖面,尽快实现农户建档覆盖面100%、有效信贷主体授信覆盖面100%的“双百”目标。发挥村“两委”、驻村干部、老党员、新乡贤人缘地缘优势,吸收有代表性的农户参加,提高信用评定的透明度、公正性,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整村授信”村681个。
攻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
一是推进信贷产品创新,解决融资难问题。坚持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为不同目标客户群体量身定制特色化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贷”“乡村旅游贷”“家庭农场贷”“劳模先锋贷”“红嫂创业贷”等50个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系列信贷产品。截至11月末,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3.20亿元、拥军贷”7.85亿元、农村“产权”抵押贷款9.62亿元。二是大幅降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贵问题。着眼于“降率让企让民”,充分用好财政贴息和再贷款政策,对 “政府助力贷”“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央行资金乡村产业振兴贷”“强村贷”等省农担担保给予风险补偿贷款,年利率降低到5.22%以下,较普通贷款利率优惠40%以上。三是优化服务体制机制,解决融资慢问题。深入开展便捷获得信贷活动,发挥决策链条短、经营灵活的优势,将新增20 万元以下小额贷款审批权限下放至各经营单位,提高审批效率。结合金融服务“村村通”要求,大力推进“最后一公里”服务圈建设,在全县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点696个,实现城乡金融网点“一公里”服务圈。同时,着力打造“金融服务百货店”和“智e购”特色服务专区,让便捷服务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