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费县财政局立足职能,积极作为,切实拿出推动保民生、促脱贫、助振兴的强硬举措,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突出“三个重点”保民生
2018年至2020年,全县民生支出累计12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一是突出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坚持精打细算、能省则省,全面落实“三压、四控”措施,2020年项目预算压减金额2.3亿元,压减率6.75%,其中非急需非刚性项目压减金额1.7亿元,压减率75.48%,节约的资金全部调剂到民生领域使用。二是突出兜底保障政策落实。三年来,居民养老保险县级累计配套资金近1.1亿元,居民医保县级配套资金及特殊群体代缴费累计2.3亿元,发放福利救助资金2.4亿元,社会救助标准实现“十连增”。三是突出教育医疗事业发展。三年来,教育支出累计35.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4.3%;投资4.4亿元建设8所学校,化解大班额问题;投资1.3亿元建设54所幼儿园,保障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入4062万元,落实各阶段困难学生补助。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资金11.9亿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药物制度,将乡镇卫生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
落实“三项措施”助振兴
把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措施,以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为抓手促脱贫助振兴。一是加大脱贫攻坚投入。2016年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5.1亿元,投资产业扶贫项目301个,支持实施农村饮水扶贫工程,保障脱贫攻坚政策落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二是强化涉农资金整合。2019年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5.1亿元,其中:安排扶贫开发资金3.9亿元巩固脱贫成果,优先向贫困镇村投入乡村振兴资金11.2亿元,把行业扶贫融入乡村振兴。三是注重发挥资金效益。整合资金全部纳入乡村振兴“资金池”,以产业扶贫项目、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水利发展及组织人才文化振兴等26个(大类)的项目为资金的主要承接载体,统一管理、集聚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规模效应。
强化“三类载体”严监管
坚持聚焦短板、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着力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一是开展规范提升活动。结合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2018年组织开展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提升年活动,梳理整改问题356条,培训财务人员300余人,制定财务管理制度34项,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二是完善监管体系。以财政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为主要平台,把资金流向监管纳入财政日常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现金使用管理的通知》,严控现金业务,国库直接支付比例达95%,做到资金流向可控,支出有据可查、有源可追。三是进行专项整治。先后组织开展涉农资金监督检查、惠农补贴“一卡通”、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强化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