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根据上级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要求,巩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成果,平邑县财政局制定了“1234”工作法,进一步升级扩面、提质增效,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聚焦“1”个目标
平邑县以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和领域,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层级,注重绩效评价质量,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提高绩效评价约束力。
突出“2”个重点
突出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改革重点。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总体部署,探索运用“互联网+绩效+管理”模式,厘清财政部门监管责任和绩效管理主体责任的界限,强化绩效目标审核分析,充分发挥协同推进作用,促进资源最优配置和资金效益最大化。突出成本绩效管理改革重点。以免费公交运营成本效益分析项目为切入点,重点围绕“投入成本、产出质量、效益效果”三个维度展开,明确成本内容、成本结构和历史成本水平,剔除无效和低效成本,推动建立“预算安排核成本、资金使用有规范、综合考评讲绩效”的新型预算管理制度。
狠抓“3”个强化
强化事前绩效评价。在推动新增重点政策和项目事前评估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重点评估力度,将事前评估结果作为项目库和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切实把好资源配置关口。强化过程跟踪监督。按照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的要求,以国库动态监控为依托,加快构建贯穿各级财政、覆盖所有部门单位的动态监控网络,实现动态监控、实时监控,真正发挥绩效监控纠偏纠错的作用。强化结果应用。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约束,建立评价项目结果应用台账,采用清单式管理,督促部门严格按照“花钱要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要问责”的原则分配资金。
坚持“4”个提效
横向扩围提效。按照预算管理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落实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责任,健全包括指标体系建立、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评价等在内的闭环管理体系,将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及重点绩效评价情况随预决算报人大审核。纵向扩面提质。提高项目绩效目标质量,强化核心指标。2021年通过开展部门整体绩效自评、整体战略目标表填报、整体绩效目标表填报,基本实现部门整体绩效全覆盖。探索全周期问效。选取新高中建设项目,开展重大政策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及时跟踪评价政策和项目实施成效。完善体系建设。引导社会第三方公开、公平、公正参与预算绩效评价业务,探索建立专业的绩效管理机构和绩效评价专家库联动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绩效管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