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平邑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加大“鲁担惠农贷”推广力度,为乡村产业兴旺引进金融活水。截至目前,累计担保项目1386个,担保金额10.7亿元;2021年新增项目741个,新增担保放款6.5亿元,各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坚持多管齐下,持续做好政策宣传
对金银花及中药材、手套、罐头加工等行业进行调研,与农户精准对接做好服务;通过印发宣传单、明白纸、新年挂历、公众号、融媒体、村村响广播、“走进镇村宣传月”、现场办公等多种渠道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同时,加大对全县村(社区)主职干部、金融机构客户经理、第一书记的惠农贷政策宣讲,推动更多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了解政策,在培植壮大全县农业基础和税源的同时,让百姓切实得到政策实惠。
明确任务分工,持续抓好部门合作
充分发挥政银担联合优势,加强与县农业农村局、金融办、人行等部门和农担公司的协调合作,制定了“鲁担惠农贷”任务分解表,明确责任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定期向县领导、各部门、金融机构发送工作简报,及时了解工作动态,协调解决存在困难问题。定期为合作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培训,调动各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目前,全县12家金融机构已全部合作放款“鲁担惠农贷”,农担业务已实现全县范围内全覆盖,并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
创新合作模式,扩展特色优势产业
针对全县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展调研摸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用,制定相应的支持方案,满足新型农业主体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如,本草贷-金银花贷产业集群方案,实现在保户数271户,在保余额达到2.7亿元;棉纺手套产业集群,实现在保户数106户,在保金额约5382万元;木材贷,实现在保户数27户,在保金额约5420万元。黄桃种植、品种改良及罐头加工等行业支持方案,目前正在按计划制定。
加强风险管理,做好保后跟踪服务
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失信惩戒制度,采取电话回访、实地核查等方式,对资金用途、项目经营状况、资金使用效益等进行动态监测,将监测信息及时补充到信息库,为今后的续贷提供参考依据,最大限度降低农业信贷担保风险。疫情期间,平邑县实施担保费全免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截至目前,已兑现2021年上半年担保费补贴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