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内控建设“标准化”。通过制定内控实施方案、举办内控知识竞赛、开展内控专题培训、制作内控建设模板、组织现场督导、加强内控评价等措施,指导各示范单位按程序、按标准、按步骤规范推进内控建设。第一步,全面查找风险点。指导示范单位对现行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识别分析工作中的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业务风险、廉政风险等,并分门别类进行定性定级评估。第二步,研究制定应对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结合业务和流程,找出防控关键点,综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授权控制、归口管理、流程控制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控。第三步,固化形成操作方法。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并最终固化为规范、直观、实用和可操作性强的内控制度汇编和操作手册,使各项工作都有章法可循、有流程可依。从13个示范单位来看,平均每个示范单位梳理业务流程50余项,建立内控规章制度60多个。
二是坚持内控建设“信息化”。指导各示范单位按照“制度+科技”的标准,积极推进内控信息系统建设,将业务流程、内控制度、岗位职责嵌入系统中,将议事、决策、执行、签批各环节固化到程序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突出对重要节点的风险管控,依据风险级次设置控制措施,由“问题发生了再补救”转变为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处置,实现了内控机制的自动发起、常态运行、内生制约,有效规避了潜在风险。截止2017年11月份,13家示范单位都已建立了内控信息系统,目前共阻断风险隐患1495次,有效保证了经济业务合法合规运行。
三是坚持内控建设“效能化”。将内控建设与各单位业务工作紧密相联,通过接入全市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移动办公自动化。通过移动通讯工具,可以随时随地批阅文件、处理审批经济业务事项,随时查看审批流程进度、查询相关制度规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依托内控系统,可以分科室、分时段查询、汇总、分析各项经济业务支出事项,能够实时查询预算指标、资金支出、预算结余等情况,有效提高了财务运行的公开透明度和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