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大于天,幸福最关情。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共建共享共惠战略”,聚焦“六项提升行动”,强化资金保障,会同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有力保障了各项民生政策落实落地。1-9月份,全市民生支出549.6亿元,增长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紧盯重点群体,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临沂是人口大市、养老大市。我市不断推进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实践,通过打造四级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住在自家、活在社区”的幸福晚年。今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敬老院)7处,新增护理型床位1722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

“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是民生改善的重点。做好民生实事,首先要保障好他们的基本生活,优化民生资源配置,提升民生保障精度。
随着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社会对科学育儿、托育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市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积极发展非营利性托育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今年新增婴幼儿托位数1.5万个。

重点群体是最需关怀的群体。我市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九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社会救助标准实现“十三连增”。1-9月份,为九类困难群体45.15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5.1亿元。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如康家园”107处,提供康复照料服务8700人次。依托各类定点康复机构对2200名残疾儿童开展集中康复救助。为全市34.95万名适龄妇女提供“两癌”免费检查。
坚持需求导向,解决百姓“急难愁盼”
“从提出申请到拿到贷款,仅用了三天。现在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真是太方便了!”沂南县砖埠镇的李光明经营着一家果蔬购销中心,急需资金的他靠着创业担保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围绕创业者关心的贷款问题,市财政局安排贴息及奖补资金,加大对创业信贷的支持。1—9月份,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6万笔、18.95亿元,扶持创业1.1万人,带动就业3.57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深入实施“创业沂蒙·乐业临沂”行动,抓好重点群体就业。1-9月份,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26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5%以上;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4.73万个;落实稳岗补贴2.16亿元。
教育是民生之基。全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处,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8042人;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全市参与课后服务学生118万人,参与率88.86%;全市8所中职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

14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省级提升标准,180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19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结算服务……全市公共卫生服务显著改善,群众就医更加方便快捷。我市持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构建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有效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1-9月份,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08.1万人、基金支出61.3亿元。
提升生活品质,增强百姓获得感
“太好了,我们马上就要搬进新楼房啦。”平邑县东苑社区的居民魏学会说,依托兴水河片区改造,住了20多年简陋平房的他,终于要搬进水电暖配套齐全的新小区了。

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目前,我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开工297个、3.6万户;棚户区改造新开工3442套,开工率100%。
公园“兜”起城市方寸之美。市区五区综合公园全部开工建设,143处“口袋”公园已开工建设124处、完成91处,满足了群众“推窗见绿、漫步进园”的需求。

让群众出行更通畅。市区新增新能源公交车300台,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2条,开通9条“助学公交线路”,实施早晚高峰期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全天免费乘车政策,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从城市到乡村,老百姓享受公共服务的边界不断拓展。我市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427.8公里,实施养护工程2023公里;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101处,提升改善249万人饮水水平;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5.9万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竣工1311户,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展望未来,更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展。临沂,正在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正在幸福有质感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