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临沂市财政局在历年积累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实用、合理适用、细化量化、动态调整、共建共享”的原则,研究制定了《临沂市市级财政预算绩效指标库》(2022年版)。指标库坚持“整体+个体”“通用+专用”“定量+定性”“成本+标准”“实用+共享”相融合,共收录指标8479个,其中部门整体绩效指标2580个、支出项目(政策)绩效指标5899个,有效解决了绩效目标不会编、编不好、编不实等问题,实现了绩效指标和指标值设置从“填空题”变“选择题”,为全市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体+个体”相融合,实现部门整体和项目绩效管理有机衔接
今年临沂市在项目绩效管理深入推进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实现全覆盖。绩效指标库全面收录部门整体绩效指标和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二者相辅相成、互动融合,共同满足部门整体和项目绩效管理的实际需求。部门整体绩效指标立足部门核心职能职责,构建了覆盖市直全部一级预算部门的中长期及年度部门整体绩效目标“两张表”,实现了“一部门两张表”全覆盖。同时,基于市级244个预算单位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以政府收支功能科目为分类依据,构建形成了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市级支出项目绩效指标库。
“通用+专用”相融合,实现财政搭框架与部门显特色有机衔接
部门整体和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体系均包含“通用指标”和“专用指标”,通用指标按照财政部统一要求,重点关注预算资金和项目管理,专用指标凸显部门特色,实现“规定动作到位、创新动作出彩”。部门整体绩效通用指标包含部门决策、部门管理2项一级指标,设置6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专用指标即部门职能职责核心指标2557项,其中部门整体规划指标765项、整体绩效指标1792项。支出项目通用指标涉及信息化建设、会议、培训等17大类的451条绩效指标,用于衡量政府部门共性业务绩效,对应业务经费类、收费执收成本类项目支出;专用指标即分类别、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涉及19个行业、97个领域、205项用途资金的绩效指标5448条,对应专项资金类、定额定向补助类、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支出。
“定量+定性”相融合,实现精准衡量和准确分析有机衔接
坚持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构建绩效指标体系。定量指标通过具体数值来反映财政资金绩效情况,定性指标采用具有可衡量性的描述或分析来反映财政资金绩效情况,切实做到细化量化、可比可测,提高绩效指标的可衡量性,达到绩效目标横向、纵向均可对比。经统计,现有的5448条专用绩效指标中,定量指标共3819项,占比70.1%;定性指标共1629项,占比29.9%。
“成本+标准”相融合,实现预算编制与目标编制有机衔接
临沂市作为全省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为把成本指标落到实处,在指标体系建设中把握改革要求,将成本指标单独建构为一级指标,并细分为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生态环境成本三个子指标,指标库一级指标修改为成本指标、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4大类11小类,凸显成本指标的重要性。为提高成本指标填报质量,结合《市级预算支出标准体系》,新增“预算支出标准”信息项,项目(政策)支出的成本指标与已确定的支出标准相对应,共收录支出标准411个,其中法定标准223个、固定标准111个、暂定标准77个,更加直观地为政府资源配置及成本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实用+共享”相融合,实现市县一体和做大做优有机衔接
指标库建设的落脚点是既能应用更要实用。绩效指标体系优先选入市直和各县区部门单位常用通用、共识度高、与财政资金使用领域关系紧密、信息相对完整的指标,设置指标名称、指标解释、参考指标值、关键词、指标属性、预算支出标准6个关键信息项,做到在市、县层面均可有效应用。使用时既可以通过支出功能类型检索,直接抽取可用指标;也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迅速抓取需求指标。按照“动态调整、共建共享”的原则,市级和各县区依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补充和修订,不断增加数据积累、充实提升,切实做大做优指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