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工作动态>正文

临沂市“三关一平台”强化财政资金管理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16日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市财政局积极搭建一体化综合信息大平台,将财政主体业务纳入平台管理,严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运行”三个关口,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管理、以管理提效率、以效率强服务”的理财之路。

一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一体化管理平台。为解决信息不对称、数据不统一、沟通不及时等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积极完善基础设施,研发应用系统,拓展业务范围,将财政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全部固化融入,形成了集“预算管理、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账务管理、工资统发、政府采购、公务卡、动态管理、财政预警、综合查询分析”等10项功能为一体的信息综合管理大平台,实现了“财政业务、财政资金和预算单位”的全面覆盖。目前,市县两级1549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大平台管理,2012年全市网上集中支付财政资金447亿元,直接支付比例达到79%

二是强化部门预算和投资评审,把好预算编制关口。通过建立基础信息库和项目库,不断加大综合预算统筹力度,夯实预算编制基础,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项目预算前移监管关口,发挥投资评审的职能和技术优势,凡涉及财政投资的项目支出,立项前必须先评审后安排资金,从根本上改变了“部门点菜,领导拍板,政府买单”的习惯做法,形成了部门预算“先评审后立项”、财政资金“先评审后安排”的有效约束机制。

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把好预算执行关口。依托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和网络会计核算监管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程序和核算要求,将所有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全部纳入财政监管范围,全面跟踪掌控财政资金的申请、审核、支付和清算,实现了财政资金支付和单位财务核算的有机结合,从源头上控制了单位的支出行为,确保了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

四是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把好资金运行关口。建立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控管体系,完善制度设计和岗位设置,对预算指标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审批、资金支付方式选择等实行专人负责、专人办理。同时,做到资金运行“留痕存迹”,由谁下达、谁审核,采用了什么方式支付、支付多少、支付去向等,全部在平台上保存记录,使财政资金拨付流程全部置于监督之下,有效避免了滞留、挤占、挪用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