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财政局积极探索创新,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约束机制,逐步构建体系完整、分类科学、设置规范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加快推动蒙阴预算绩效管理。
一、构建“三全面”,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
(一)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该县将各级政府收支、部门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推动提高收入质量和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对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周期跟踪问效,建立动态评价调整和清理退出机制。
(二)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在预算决策环节,建立事前评估机制,将绩效关口延伸至决策环节,从源头上防控低效无效问题的发生。在预算编审环节,强化绩效目标管理,促进花钱与办事、绩效与责任相融合。在预算执行环节,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防止资金闲置沉淀和损失浪费。在预算执行完成后,通过自评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对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开展绩效评价。
(三)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一方面,对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投资发展类和业务类项目全部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对支出方向相同、扶持领域相关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建立部门预算整体评价体系,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管理、预决算公开、严肃财经纪律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经费挂钩。
二、突出“两约束”,推动预算绩效管理高质量发展
(一)明确绩效管理责任约束。本着“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的原则,由各预算单位按规定准确填报绩效目标。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预算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
(二)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年度预算安排、财政资金分配、政策调整、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真正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成功植入该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惯性思维有了质的扭转,为化解收支矛盾,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