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机关党建>正文

【劳动者永远是年轻】林小茗:我们还年轻,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21日 浏览次数:

有时候觉得自己还年轻,少年时光、大学岁月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只是看看工作简历和年龄,人生已经接近不惑之年,也需要在工作中、生活里好好审视反思自己。总觉得每一步看似简单的成长,都是一次痛苦的蜕变,时过境迁再回望,那些经历给予的是无尽的财富。工作以来,最难忘的是2016年3月—2018年5月,作为临沂市第三批第一书记派驻蒙阴县桃墟镇驻大庙村工作的两年。2年中,面对村内全新的、跟机关单位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人和事务,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困难告诉我们:年轻更要勇于担当

2016年2月,接到通知去挂职第一书记的时候,很紧张、很迷茫。去一个陌生的村负责一个村的党建、脱贫、产业发展工作,感觉责任和担子非常重。

驻村之前,市委组织部安排了为期5天的封闭培训,集中学习各项惠农政策,实地参观前两批第一书记的先进经验,借鉴了前两批第一书记个别的失败案例,集体发言讨论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做到学习先进、提高警惕、少走弯路,真正的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同时也是为进村如何开展工作,迅速找准、找对、找好工作的落脚点,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有了组织部门安排5天时间的封闭培训,对如何开展扶贫工作有了初步的思路和想法。明确了第一书记的工作是“抓党建、促脱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要求,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脱贫工作。

事非经过不知难。2016年3月1日,第一次来到蒙阴县桃墟镇大庙村,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个省级贫困村的质朴和陈旧。尽管充分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住的第一天,居住、生活、办公条件还是让人非常意外。为了方便工作开展吃住都在村委,村委是70年代盖的小学教室,门窗是铁的,多次刷过漆,依然锈迹斑斑透露出岁月的痕迹。铁门窗关不紧,第一天晚上住下的时候像在露天睡觉,3月份的夜里气温零下,屋子外面的猫叫个不停,以前这些房子不住人,也许是野猫、野狗或者老鼠的家。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开展工作,走访老党员、村民代表,召开全村党员会议,选举新的村民代表,倾听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找到、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大庙村位于桃墟镇驻地西南0.5公里,因村内有座玉皇庙得名“大庙”,西邻蒙山、北靠岸堤水库,村内交通方便,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与桃李路省道从村中穿过,村庄四面环山,村南有一条金水河,村西有一处省级重点保护古遗址鲁宣公读书台,又称鲁王台遗址,属商周文化遗址。

全村总面积5551亩,其中村庄占地260亩,耕地1241亩,山林地3600亩,河滩450亩,现有村民372户1376人,党员31名,村民代表37名,村“两委”成员4人。大庙村农户收入单一,村集体收入较少且负债较大,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拱棚蔬菜、传统农作物、蜜桃和外出务工,2015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9780元,村集体收入2.8万元。此外,村级财务负债30余万元。精准摸底全村贫困户56户(占全村户数的15%),其中严重贫困户13户(占全村户数的4%)。

立足大庙村实际情况,在广泛汇集村民建议,征求村两委、镇党委政府意见基础上,经局领导、有关科室审核把关,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形成了大庙村两年任职规划。两年工作目标是“打造沿河景点、创造沿路亮点、建造果蔬产业、缔造最美乡村”,力争2年帮扶结束后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村民收入明显增加,贫困户全部脱贫。

工作告诉我们:年轻更要真抓实干

有了两年任职规划和年度任职计划,需要加快落实、加快开展。首先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第一位,把民生项目先做起来,提高村民对第一书记帮扶工作的认可度。

饮水工程的担当精神。大庙村的饮水项目自2016年6月份开工后,紧张施工1个多月,在村委后面的半山腰,新打一处200米的深水井,全村铺设7千余米的新饮水管道到每家每户,打井的时候找了好几个专家来看,打井之前怕出水量不够,打出水来之后又开始担心万一水质不好,会面对老百姓的非议。为保障饮水安全,分别将新打饮水井的井水送到市环保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验水质,经化验水质很好,可以放心饮用,心里的一块石头也就落地了。工作有时候需要担当意识,不敢担当,求稳求平没有错,但是只要出于公心,不是为一个人的私利,为集体利益担当风险是一个人应该有的工作魄力。

发展增收的发展之路。蔬菜大棚建设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项目,2016年度流转土地30亩,投资140万元,新建设完成现代化蔬菜大棚7个,每个蔬菜大棚占地3亩,每个大棚年租金收入约4万元,2016年实现村集体年增收28万元。预收的2017年租金扣除土地流转等成本后,全部用于村内贫困户脱贫,并于2017年春节前全部发放到贫苦户手中,人均发放600元。村级幼儿园、幸福院建设项目。本着教育扶贫、养老扶贫的宗旨,新建一处村级幼养社会保障综合服务楼,开办村级幼儿园,服务本村及周边村的幼儿教育,实现教育扶贫;开办村级幸福院,根据村内老年人的不同类别、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服务,实现村内养老扶贫,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实践告诉我们:年轻更要坚定信仰

责任是工作的前提基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不同心理周期,看待事物的观点,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会有所改变。偶尔反思,是否得过且过、是否虚度年华,回想过去的一天、一年里都干了多少有意义的事情?年轻的时候,没有觉得时间珍贵,有大把时间玩耍,有大把情绪宣泄。孩子是人们内心最柔软、最思念的人,父母是任何时候最放心不下的人。一个在家孝敬老人,爱护孩子,维护家庭的人,也一定会是一个有责任心、能干事、想干事的人。

信仰理想是行动指南。责任心、责任意识是干好事业的基础,而信仰是精神寄托也是行动指南。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了追求。优良传统也是信仰,它经过时间的证,被传承和保留下来,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信仰已渗透入传统,融入到社会道德观念里,约束着每一个人的行为。

一个人有了敬畏、信仰就会有所皈依,生活就有所规范,思想就有一个中心,在此基础上活着,生活才会觉得有目的,人生才会感到有意义,一切的事业感、成就感,才会油然而生。相反,一个人没有敬畏、信仰、规范,就会恣意妄行,无视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无所不为,无恶不作,因而是非常危险的。正是因为畏惧,人们才更加自我约束,尊重长辈和领导,克制偶尔一些不合常理、不合常规的念头,加强自律,时时自省去改善自己。

只有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踏踏实实的实干,才能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才能体会到人情冷暖,体会基层的难处,体会到贫困户群众的艰辛。村里的工作不是在机关单位有程序化的流程,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有很多项目实施不顺利的时候,有自己的意见得不到重视的时候,有面对村民不领情发脾气抱怨的时候。需要不断调整心态,融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找到更利于工作开展的方向。

因为需要信仰,共产主义就是在合适的时代出现的科学的、符合事物规律的目标和理想。“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章里还明确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我们还年轻,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2年第一书记扶贫工作任期中,临沂市财政局第三批第一书记工作组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真正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帮助大庙村村集体增收106万元,化解村级债务30余万元,帮助村民增收160余万元,确保“五通十有”“两不愁三保障”等扶贫任务圆满完成,大庙村被蒙阴县委组织部确定为村集体增收示范点。

《这个世界会好吗?》是对国学大儒梁漱溟的访谈录,建国初期,国家发展路线学习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梁漱溟建议优先发展农业,认为农业是基础,建国初期党的干部和优秀人才去了大城市,造成农村教育的缺失和落后。现在看来这样的担心和现状依然没有改变,高学历、高素质、高技术的人口流向城市,少有回农村创业、生活的,造成现在农村居住人口平均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随着城镇一体化进展的加快,也许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流失会更加严重,迫切需要城市反哺农村,这种反哺是资金方面的,更应该是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当前,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五大振兴”的科学论断,全面提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农村农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山东省各级单位对贫困村里选派第一书记帮扶,也是城市反哺农村的集中体现,这些措施和政策必然会对村里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先生曾经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组成世界的一份子是每一个人,而站在C位的就是我们年轻人。倘若每一个青年都有科学的信仰,有共产主义信仰,有党的政策作为指引,有责任心、有爱心、有正能量,努力完善自我,做一名合格党员,做一名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群众,做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也一定会越来越好,乡村振兴工作也一定会全面实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