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 首页>交流互动>新闻发布会>正文

全市减税降费政策解读及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01日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减税降费系列决策部署,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将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作为政治任务和财政工作头等大事,精心组织,强化协调,加强督导,积极推动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实。截至8月,全市共实现减税降费53.76亿元,其中减税50.74亿元,社保降费1.6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降费1.42亿元。我市减税降费工作得到省财政厅书面表扬。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全面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侯晓滨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下设综合推进、减税、降费三个业务工作组,分别由财政、税务、发改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工作组组长。市财政、税务、人社部门都建立了内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密切关注政策落实执行情况,统筹推进减税降费工作。

(二)强化政策宣传。为了让广大企业和群众了解并用好减税降费政策,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一是,会同税务部门,在《临沂日报》开辟了“减税降费政策专栏”,进行了连续一个月的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宣传活动,同步在临沂日报所属琅琊新闻网、爱临沂APP等媒体宣传发布。二是,在市财政局门户网站设立了“减税降费政策宣传专栏”和“收费基金政策专栏”,方便企业和群众查阅。三是,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市税务局和临沂日报社联合举办了减税降费知识竞赛。19598人参加了个人赛,答题成绩前200名被市财税部门联合聘为“减税降费监督员”;9月26日下午举行了团体赛决赛和颁奖仪式,30个代表队参加了团体复赛,12个代表队进入决赛。四是,设立了减税降费监督举报电话,并在相关媒体和局门户网站公布,畅通了企业和群众投诉举报渠道。五是,主动接受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采访,局主要负责同志接受了访谈,就群众及网友关心关注的减税降费有关情况和问题进行了现场答复。

(三)制定实施方案。为了明确部门职责,完善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6月18日,以市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印发了《临沂市全面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工作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任务分工、保障措施”三个方面作出安排,将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个人所得税减税政策等10项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部门,要求对标对表抓好落实。

(四)加强调研督导。年初,结合市委市政府“送政策上门、精准对接服务民企”活动,派出了15个工作组,将减税降费政策汇编成册送给企业,面对面宣传减税降费政策,了解企业政策诉求和意见建议。6月,随机选取了56户企业,对税费缴纳、负担变动、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了调查。7月,与市税务局联合开展了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专项调研督导活动,成立了14个调研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查看、走访企业等形式,摸清政策实施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政策、推动落实的建议。8月23日,与市发改委、市税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问题整改的通知》,要求县区尽快整改完善。

(五)规范收费管理。严格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降费政策,不断完善涉企收费目录清单“一张网”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在全市选择了85户企业(市本级及每个县区各5户)作为涉企收费监测点,聘请了包括17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内的34名收费监察员(市本级及每个县区各2名),对全市涉企收费政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通过强化收费项目执收编码和财政票据管理、对收费异常增长及时核查等措施,加强收费监管,防止违规收费现象发生。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减税降费工作中,各级财政部门既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牵头部门,又是推动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降费政策落地落实的直接责任单位。我们将坚决扛牢压实责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不懈地推动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实施,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市减税降费领导小组机制,持续抓好《临沂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工作实施方案》贯彻实施,不断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部门职责分工,督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强化部门配合,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二是,会同税务、发改等部门,持续加强对各县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工作的调研督导和分析评估,及时了解把握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上级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三是,进一步做好减税降费政策宣传解读。充分考虑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纳税人和缴费人都熟悉了解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应享尽享政策红利。四是,切实搞好预算保障。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统筹收支关系,推动依法征管,着力提升税收征管质效,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严格防控政府债务风险,集中财力保民生、保重点。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