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改善人居环境、方便交通出行、丰富文体生活,着力抓好20项重点民生实事,持续加强和改善民生。全市民生支出完成803.2亿元,增长5.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3%,20项重点民生实事顺利完成,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聚力增强福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快补齐就业、教育、医疗、文体等服务领域短板,更好满足群众对优质普惠公共服务需求。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6万人,城乡公益性岗位新开发安置上岗1.6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3处、新增学位2.3万个,其中高中4处、新增学位1万个;落实各学段助学金2.3亿元,惠及困难学生21万人。改造提升村卫生室1465处,实现48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率达到88.7%;为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查体105.3万人,为6岁以下儿童开展孤独症筛查44.2万人,为新生儿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7.5万名、筛查率99.4%,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37万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4500场,新建城市书房21处,评选优秀群众性小戏小剧31部;更新全民健身设施419处,推动1141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面向市民开放,组织开展各级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4710场次。
聚力守好底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聚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社会救助标准实现“十五连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7%、9%,同时按照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调整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8万名、特困人员3.8万名,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7.1亿元;为4093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聚焦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安全和便利性,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038户;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新增孝善食堂112处;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资助26.4万名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居民医保,医疗救助87.7万人次、基金支出2.9亿元。
聚力宜居宜业,提升人居生活品质。坚持以“工匠精神”“绣花功夫”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筹集资金7.3亿元,支持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1个、4万户,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792套;完成39个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改造;新增加供热能力980万平方米、供热配套设施面积221万平方米;开展供热领域“冬病夏治”,集中整治1716个居住小区;全市物业领域集中整治重点小区134个,专业化物业覆盖率达到87%。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创建49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成全市4.6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881户农户危房改造;实施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程85处、解决水质问题工程28处,惠及群众104万人。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5条、41公里;新增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7330个;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10条,新增过街天桥5处、林荫护学步道12处;全市新增公共停车位2.1万个;全市新增城乡公交线路12条、优化调整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