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郭玉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民营上市企业在财税政策方面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民营经济发达,民营市场主体超过140万户,贡献了全市90%以上的营业收入、90%以上的工业税收,解决了90%以上的群众就业,是临沂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市财政始终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为民企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加大财政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抓经济一切工作到企业”的部署要求,紧扣企业所需、发展所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政策精准供给,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采取“企业出题、政府发榜、竞争择优、事后奖补”的方式,对“揭榜挂帅”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最低100万元补助,对“竞争择优”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最低10万元补助。在工业技改方面,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先进研发、检测设备购置费用,按规定给予奖补;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和20万元。在市场开拓方面,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帮助企业抓订单、提份额,对参加市级主办展会的展位费给予最高70%补贴,对参加推荐类和其他自选境外展会给予最高50%补贴。2024年,共兑现惠企政策资金13.4亿元,为市场经营主体减税降费86.8亿元。
二、引导金融支持。强化金融政策支持。出台《临沂市优化金融服务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等11条金融支持措施,推动银行机构多贷优贷方便贷,支持全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用足用好上级财政金融政策,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手段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出台《全市政金企合作对接活动方案》,建立“市级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政金企合作对接服务机制,围绕全市13个产业链和重点项目、商城园区等重点领域开展市行行长县区行、沂蒙金融会客厅等多种形式银企对接活动。组织辖内银行机构做好“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用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为企业精准匹配优惠融资政策和特色金融产品,全市累计授信1994.5亿元,放款1807.8亿元,放贷金额、户数均居全省前两位。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行“企业创新积分”金融价值转化服务模式,指导银行机构将企业创新积分作为增信措施,提高额度、降低利率,创新推出积分贷等金融产品。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帮助涉及应收核心企业账款的民营和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融资。充分发挥国有担保资金的杠杆、增信作用,为全市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担保服务。2024年,市融资担保集团当年新增担保、再担保业务突破320亿元,支小支农业务占98%,高出国家政策18个百分点,助企纾困成效明显。支持科创类企业发展。不断提高“临担-科技贷”“临担-专精特新贷”服务规模,根据科创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与融资需求,结合“融沂通”平台信用评价等级,最高担保额度3000万元,对经营良好、成长性强的优质科创型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弱化反担保措施,并按相关规定实行优惠担保费率,降低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2024年新增科技类、专精特新类企业307户、担保金额11.54亿元。
三、撬动基金投入。充分发挥引导基金引导撬动作用,凝聚优质要素资源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打造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基金集群。2024年全市新设基金33支,基金规模152.84亿元,联合省新动能、深创投、中金资本等头部投资机构,共同形成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引育支撑民营经济发展的优质企业。通过“基金+专班”“基金+科创”等五个联动机制,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24年全市基金投资项目57个,投资金额18.93亿元,为企业发展增信赋能。2025年我市将继续实施“目标引领”“产业链接”“头部合作”“提质增效”四大行动,充分发挥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作用,打造“耐心资本”“战略资本”,赋能民营企业发展,年内力争投资项目50个。
下一步,市财政将深入推进财金协同联动改革,从机制、流程、资金、激励等方面入手,打造政、银、企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财政+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形成“财政引导-金融跟进-协同联动-产业受益”的良性循环,为民营企业上市提供支持保障。在此基础上,推动科技型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挖掘关注一批具有科技创新优势、进入产业化初期阶段或处于“爬坡期”的潜在“硬科技”企业,做好高效孵化、上市耐心培育工作。深化与各大证券交易所合作机制,对接区域性股权市场资本运作、人才培养、路演培训、投融资对接等服务,引导企业精准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板块定位,选择合适的板块上市融资。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欢迎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祝您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临沂市财政局
2025年7月17日